欢迎光临

同治元年 醇亲王和同治的关系

清朝的醇亲王传了两代,第一代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是咸丰皇帝的七弟,咸丰皇帝的儿子同治皇帝管他叫七叔。

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他是奕譞的第五子,他是同治皇帝的堂弟。

另外奕譞是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

同时载沣又是宣统皇帝的亲生父亲,也是清朝最后的监国摄政王,从光绪皇帝去世到宣统皇帝退位,载沣是当时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异母弟,光绪的生父。

同治是咸丰和慈禧的儿子,是醇亲王奕譞的侄子。

奕譞又是慈禧的亲妹夫,所以他又是同治的姨夫。

奕譞曾经和恭亲王奕訢一起反对同治重修圆明园,叔侄关系一度很紧张。

同治死后,奕譞的儿子载湉继位当了小皇帝,就是光绪。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

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同治帝七叔。

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

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

同治元年

中文名同治

英文名Tongzhi

在位帝王爱新觉罗·载淳

所属朝代清朝

类别年号

时间公元1862年至1874年

主要事件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父亲爱新觉罗·奕詝

人物生平同治皇帝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出生之后未命名就夭折了(同治帝即位追封悯郡王),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即位时,只有六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满八位大臣专权,联合东宫慈安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䜣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在护送咸丰帝梓宫回京之际,慈安、慈禧和小皇帝先行到达,采纳恭亲王建议,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废除八名顾命大臣所拟定的年号祺祥,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年号简介同治钱币咸丰皇帝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寝宫驾崩,终年三十一岁,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遵从咸丰遗诏,拥立爱新觉罗·载淳为皇帝,订立年号为祺祥,不久就发生了辛酉政变,慈禧太后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击垮了肃顺等人的势力,当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日,载淳在太和殿正式继位,而在热河时颁布的年号祺祥尚未实施。回京后,朝政变迁,有人提议更改年号,慈禧太后便命王公大臣商议。最终慈禧采纳了大学士周祖培的奏议,废止祺祥年号,改用同治年号。同治,表示两宫太后临朝同治之意或者说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慈禧太后一听十分高兴,特颁谕旨,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并命停铸祺祥钱,改铸同治钱币。

同治中兴同治皇帝慈禧任奕䜣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实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延缓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在位期间同治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公元

1862年

1863年

1864年

1865年

1866年

1867年

1868年

1869年

1870年

1871年

1872年

1873年

1874年

干支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人物年表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载淳在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出生。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去世,年仅六岁的载淳登基,依照咸丰帝遗诏,由肃顺等八位大臣辅政。九月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八大臣等被奕訢与慈禧夺权。 同治三年六月,清军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 

同治四年四月,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为捻军所杀。 

同治六年十二月,东捻军被平定。 

同治七年七月,西捻军主力被平定。 

同治九年七月,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 

同治十一年九月,册立皇后阿鲁特氏(孝哲毅皇后)。 

同治十二年正月,亲政,同年陕甘回乱及云南回乱大致平定。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崩,享年十九岁。

死因之争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记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岁时举行了大婚典礼。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放心,还常常插手干预,使年轻自负的载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两年就死了。

对于同治帝的死,尽管清代宫廷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桃花圣解庵日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

同治帝《国史旧闻》濮兰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同治元年 醇亲王和同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