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革命时期是没有军衔制度的,无论是红军、八路军还是解放军,都只有指战员和战士的区别,为了表示尊敬和爱戴,一些战功卓著的将领会被亲切地称呼为“老总”。
到抗美援朝结束,军队中战士们普遍认定的四位“老总”分别是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这四人在之后1955年军衔授勋的时候也都成为了元帅。
但这是战士们的叫法,在毛主席这里,“老总”从来只有三位,那么究竟是哪一位没有入选,又是为什么呢?
元帅和老总
1955年9月27日,共和国第一次军衔授勋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毛主席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进入会场,将军队中最高级别的“元帅”衔分别授予十位在革命时期战功彪炳,有重大贡献的将领,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这十位都是曾经在党和国家处于危难时刻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得此殊荣当之无愧,仪式结束之后,现场掌声雷动,海内外心悦诚服。
这是共和国第一次授勋,也是对过去几十年战乱告一段落的总结,对于党和军队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
毕竟在此之前,解放军没有军衔制度。
回顾历史资料的时候不难发现,国民党的将领们动辄都是“中将”、“少将”,黄埔军校前几期出来的蒋氏弟子哪个不是“上将之尊”,而与之对峙的共产党军队里,只有“首长”和“战士”。
更高一些,颇受爱戴的会被称为“老总”。
“老总”这个称呼可不是谁都能叫的,从始至终,战士们普遍接受的也就只有“朱老总”、“彭老总”、“贺老总”和“陈老总”,倒不是说其他将领不够格,毕竟“元帅”还有十个呢,不过是因为这四人更加受人爱戴,论资历、论战绩,都让人无可挑剔罢了。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老”表示资历,“总”表示地位,在党独立领导军队刚开始的时候加入的才好称“老”,既往担任的职务里必须带个“总”字,才好用这个称呼。
比如十大元帅里林总曾经一度被称为“总”而不是“老总”,也是卡在了年龄和资历的欠缺上。
当然了,战士们私下里这样叫是爱戴和尊重,共产党讲究人人平等,也没有出过正式的关于这个称呼的规定,但是细翻毛主席以往的语录和书籍不难发现,在主席这里,从始至终只有三位“老总”。
朱老总
朱德“朱老总”这个称谓是毫无争议的,朱德元帅毕竟是“十大元帅”之首,在军队里拥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
说起朱老总的革命资历,可以追溯到1909年,那时候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一腔爱国热情的他投身于孙中山的同盟会,参与了多次反清、反袁世凯的爱国战争。
1922年前后,受到共产主义的熏陶,朱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在德国苏联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军事学。
1927年8月1日,危急存亡之时,共产党决定独立领导一支武装,在乱世中开辟出一条生路。
此时正值建军之际,朱德也率领所部参与其中,并且成为第九军军长,正式开启了他的红色军事生涯。
土地革命时期,朱德曾多次领导队伍在湖南各地展开游击战斗,几乎与毛泽东秋收起义前后脚,他在湘南发动起义,并且带着战士们和毛泽东在井冈山顺利会师。
当时有一句习惯的称呼叫“朱毛红军”,朱在前,毛在后,当然这个时候主要是根据军事实力这单一因素考虑的,毛主席毕竟是投笔从军,朱德在云南讲武堂学的就是这个。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朱德的资历和能力。
从1930年开始,朱德担任的军职里就开始出现“总”这个字了,无论是红一军团的“总指挥”、红一方面军的“总司令”还是中国红军“总司令”,无一不是对他军事作战能力的高度赞赏。
在江西瑞金的岁月里,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前四次“围剿”计划,在被迫实施战略转移的过程中,更是运筹帷幄,身先士卒,在最大程度上甩脱了国民党的追踪以及降低红军战士的减员情况,最终促成了会宁的伟大会师。
之后的抗日战争中,朱德以总司令的身份统筹指挥新四军和八路军对入侵的日寇进行了坚持到底的抗争,他还亲赴前线,在第一战场指挥了平型关大捷和忻口会战这两场大胜。
解放战争期间,朱德一直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发动的任何一场大规模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战役都有他军事思想的影响和指挥的影子。
在进行指挥工作的同时,朱德也没有忽略后方的建设和工业农业的发展,他曾多次在党中央的工作会议上主持建设工作和屯田的进展,那时候文武之间还没有那么泾渭分明,朱德是政治军事各方面的领导人。
这样的资历,他不称“老总”,还有谁有资格呢?
当然除此之外,朱老总本人和毛主席的关系十分亲密,无论是在一起奋斗的井冈山岁月还是后来的瑞金和延安,他们一直都是共进退,有任何治国方针也都是一起商榷,朱德60岁大寿的时候,毛主席还曾经题字“人民的荣光”相赠,他是打心底里尊重爱戴这位总司令,所以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称呼朱德为“朱老总”。
彭老总
“朱老总”之后就是“彭老总”了,作为“十大元帅”的第二人,他的荣誉也是无可争议的。
彭德怀1916年的时候就加入了湘军,成为一名惩奸除恶的战士,但是因为打死一名地痞流氓被恶意陷害,在湘军里差点待不下去。
但这并不影响彭德怀的斗志,他继续加入国民革命军,还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为以后的军事指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928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走到了最艰难的时刻,彭德怀毅然决然加入共产党,一手创立起第5军,在湘鄂赣边界转战,还建立了一片三省交界,夹缝生存的根据地。
在站稳脚跟之后,彭德怀率部上井冈山,与朱毛红军顺利会师,三位首长同在井冈山,成为一时佳话。
虽然彭德怀比朱德的年资短,但他在军中职务带“总”字也是在1930年,那一年他任第3军团“总指挥”。
第3军团可是一支骁勇之师,在蒋介石发动的五次“围剿”战争中,彭德怀和第3军团一直坚守前线第一阵地,数次将敌人的进攻挡在门外。
长征途中,彭德怀率领所部渡赤水,攻娄山,克遵义,在西南大地上把国民党部队耍得团团转,其精妙的作战策略连毛主席都赞叹不已,蒋介石听说之后也很感慨:世间真有彭德怀这样的人物。
之后彭德怀转到第一方面军担任司令员,兜兜转转,他的军职中再次出现“总”,是在1936年10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彭德怀一直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位置仅次于朱德这位总司令,与朱总司令分工明确,一个负责统筹全局,一个负责一线督战。
因此八路军抗日的多次战役中都能看到彭德怀的身影,为了阻断日军的围攻,彻底粉碎他们的“囚笼政策”,彭德怀亲自指挥发动了百团大战,这也是八路军抗日以来歼敌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到了解放战争,彭德怀继续成为解放军副总司令,同时兼任一野司令员、政委,率领第一野战军在陕甘宁边区与胡宗南部多次激战,最终解放了西北五省。
如果说在这些战役中彭德怀还是军中的2号人物,那么1950年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以志愿军总司令的身份指挥志愿军入朝作战,在艰苦的条件下粉碎联合十七国的军队,可谓是慷慨激昂,荡气回肠。
毛主席曾写诗赞誉彭德怀道:“谁人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大将军”称一声“彭老总”,是毛主席对他由衷地欣赏。
贺老总
第三位“老总”是贺龙元帅。
贺龙元帅在“十大元帅”中位列第五,他平素行事为人都很低调,在将星云集的解放战争时期已经开始退居幕后负责后勤工作,导致很多人对于他“老总”的称呼有些不解,但若是细看贺老总的履历,答案显而易见。
如果要凭资历,凭对于红军的贡献,贺龙绝对称得上第一,甚至比人们以“红军之父”赞誉的朱老总还要深厚。
贺龙1914年就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开始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摸索尽一份力量。他是一员悍将,在军中经历大起大落,用两把菜刀组织起一支属于自己的亲信部队,在乱世中成为一方霸主。
当时贺老总的势力有多么大呢?连蒋介石都几次拉拢他,并且许诺只要他肯归附,就让他做省长,享荣华富贵,割据一方。
可惜贺龙不为权势诱惑,一心要干革命,要帮助志同道合的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也是共产党军队建设的开始,就是这支给后世带来无限希望的种子部队,其实大部分都是贺龙带来的亲信,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南昌起义,贺龙也成为了“总指挥”。
这是他第一个“总”,而这一个,就抵得过千千万万个,称一声“老总”当之无愧。
“陈老总”
最后一位就是陈毅陈老总了,作为留法的高材生,陈毅是能文能武的典范,他从南昌起义之后开始从军,年纪轻轻表现出色,土地革命时期成为第二十二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和叶挺搭档率领新四军,和日寇在长江以南展开激烈战斗。
尤其是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遭到重创,成为党建军史上永恒的痛,之后叶挺出事,陈毅成为了新四军的独苗。
解放战争期间,陈毅一直担任华东军区司令、政委等职务,在与国民党的最后决战时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短短十天的时间内拿下汤恩伯口中“固若金汤”的上海市。
新中国成立之后,陈毅随即被派到上海主持工作,努力恢复经济,维持了建国之初全国经济的稳定。
按道理说,陈毅的功绩元帅都评得,叫一声“老总”也是恰如其分,可是为什么毛主席不肯这么称呼他呢?
其实最根本的还是资历问题。
回顾陈毅的军旅生涯不难发现,他在军中真正崭露头角的时间较晚,在朱德、贺龙、彭德怀都已经独立领导一支队伍开辟根据地的时候他还在担任中层指挥,在后面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几次重大战役中,也并不是指挥全局的核心人物。
但这并不妨碍陈毅收到战士们的爱戴,作为一位军功累累的老将,他对历史,对党和国家的贡献无可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