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印欧语 印欧人种分布

印度欧罗巴人 (简称,印欧人) 是印欧语系诸民族的总称, 现分布於欧、亚、非、澳之广阔地域.印度语、伊朗语、斯拉夫语、波罗的语、日耳曼语、希腊语、意大利语、凯尔特语、亚美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喜特语、吐火罗语等语族皆由此而分化出来。

分布在欧、亚、非、澳之广阔地域。

印欧语

中文名印欧语系

外文名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简介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这个语言学术语出现于19世纪初叶,因该语系分布于印度和欧洲而得名。后来德国学者又参照同一模式,将其易名为印度-日耳曼语系。理由是,印欧语言中,最东部的阿萨姆语是一种印度语言,而最西部的冰岛语是一种日耳曼语言。这个术语在欧洲学者、特别是德国学者中比较通行。此外还有少数学者用雅(利安)-欧语系,但现代语言学最通行的术语仍然是印欧语系。[1]

这些语言共同的假想祖先称作原始印欧语。关于这个语言的起始地,现在的学者同意两种说法,一种是北海和里海北方的干草原,二是安娜托利亚。支持库尔干假说的将这种语言的时间推算在公元前约4000年左右,支持安纳托利亚假说的要把时间再往前推好几千年。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使用者几乎遍及整个欧洲、美洲、澳洲,还有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印欧语系包括约443种(SIL统计)语言和方言。而以某一种印欧语言为自己母语的人,加起来有20亿以上。

印欧语假说提出早在16世纪,当欧洲的传教士、商人、探险者开始学习梵语后,就逐渐认识到印度的梵语与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等语言之间有着广泛的相似性。18世纪,英国的东方学学者W琼斯爵士提出了著名的印欧语假说来解释上述语言之间的相似性。1786年,琼斯在印度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梵语跟希腊语和拉丁语以及古英语之间,无论是在动词词根还是在语法形式方面都显示出系统的相似点,而这种现象绝不可能是偶然的。任何语文学家都不能不承认这些语言衍生自同一原始母语。这种原始母语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原始印欧语(简称 PIE)。原始印欧语是一种假设的原始印欧人的口头语言,并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学者们只是通过对原始印欧语的若干后裔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来推断出它的某些特征。比较语法的研究,对证实印欧语假说和确立印欧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起了重要作用。

原始印欧人质疑关于原始印欧语的分布、范围、文化类型和语言结构等问题,一直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主要原因一是无文字记录,二是缺少原始印欧社会的文化遗物。学者们根据印欧语的一些同源词曾对原始印欧人的故乡加以推测。从印欧语言有表示鲑鱼和山毛榉等动植物的词,推测鲑鱼和山毛榉等生长的地方就是原始印欧人的故乡,原始印欧语就是从那里发展起来的。但另一些学者持异议,认为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因为几千年前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许多方面都跟今天的情况大不一样。总之,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利用的材料不同,得出的结论显然各异。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全令人满意的解释。

推论大多数学者至少认同,构拟出的古印欧语词汇中的动植物都属温带类型(桦树,水獭,河狸,猞猁,熊,马)。这里面,马和蜜蜂的词根最有用处。

蜜蜂和蜂蜜是基于绝大多数印欧语言中同源词构拟出来的可信的重建词汇。蜂蜜的一个衍生词,*medhu-,也用来指代一种酒精饮料mead(蜂蜜酒),它很可能在古印欧人的宗教仪式中起着重要作用。蜜蜂不产于乌拉尔山以东,即西伯利亚。这就排除了整个西伯利亚以及东北亚的其他一些地区,包括哈萨克的中亚草原。马的词根,*ek*wo-,也被很可信地构拟了出来。虽然在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间,马遍布史前欧洲、高加索和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半岛)的许多个孤立的地区,但它们只在欧亚草原上数量众多并有重要价值。马的词根在激烈的争论中排除近东、伊朗、南亚次大陆,并将目光锁定在欧亚草原上。

现在学者对原始印欧语的起始地一般存在两种看法:一种是北海和里海北方的干草原,二是安娜托利亚。支持前者的人将这种语言的时间推算在公元前约4000年左右,支持安纳托利亚假说的要把时间再往前推好几千年。

特点印欧语系各语言原来都是屈折语,原始的印欧语的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和八个格的变化(例如俄语这个特点保存得比较完好);广泛利用词缀和词干元音音变来表达语法意义;名词和大部分形容词有格、性和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语态和语体的变化,主语和动词在变化中互相呼应。另外,印欧语系各语言的词都有重音。但是许多语言,例如英语形态已经简化,转向了分析语。[2]

二分法印欧语系下的语言经常划分为K类语言和S类语言。K类语言又称为腭音类语言(Centum),S类语言又名咝音类语言(Satem)。

K类语言得名于拉丁语中表示一百的词centum,其特点是保留了原始印欧语的/K/音;S类语言得名于阿吠斯陀语中表示一百的词satum,其特点是把原始印欧语中的软腭塞音/K/变为齿龈清擦音/S/。

K类语言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意大利克诸语言、凯尔特诸语言、日耳曼诸语言,以及赫梯语和吐火罗语。

S类语言包括波罗的诸语言,斯拉夫诸语言、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和印度-伊朗诸语言。

长期以来,K类语言被看作构成西部语群,而S类语言构成东部语群。但随着20世纪初在中国新疆一带的洞窟中发现吐火罗语文献,以及释读用楔形文字书写的赫梯语(一种原始印欧语)文献,学者们看出K类语言和S类语言的地理分布不再像早先想象的那样简单,并曾经就赫梯语跟印欧语系其他语言的关系争论了好些年,甚至一度导致了印度-赫梯语系的假说(把赫梯语看作印欧语的姐妹语言)。

分类印欧语言包括:
1、日耳曼语族:
西语支:英语、德语、荷兰语、依地语、佛兰芒语、阿非利堪斯语、弗里西亚语、卢森堡语
北语支: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冰岛语、法罗斯语
2、罗曼语族:
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加泰隆语、普罗旺斯语、拉托—罗曼语、撒丁语、摩尔达维亚语
3、凯尔特语族:
布里索尼语支:威尔士语、布列塔尼语
戈依迪利语支:爱尔兰语、苏格兰语
4、波罗的海语族:
立陶宛语、拉托维亚语、亚美尼亚语
5、斯拉夫语族:
东语支: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
西语支: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索布语
南语支: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这个有争
义)
6、印度-伊朗语族:
伊朗语支:波斯语、普什图语、库尔德语、俾路支语、塔吉克语、奥塞梯语
印度语支:梵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马拉蒂语、古吉拉特语、比哈尔语、拉贾斯坦语、奥里亚语、阿萨姆语、克什米尔语、尼泊尔语、信德语、僧伽罗语、比利语、吉普赛语、马尔代夫语
7、希腊语族:
古希腊语、中古希腊语(拜占廷语)、希腊语(新希腊语)
8、阿尔巴尼亚语族:阿尔巴尼亚语
9、亚美尼亚语族:亚美尼亚语
10、安纳托利亚语族(已灭绝)
11、吐火罗语族(已灭绝)

研究及贡献历史语言学梵语属于印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从对印欧语系的具体语言进行大量研究中产生的。

W琼斯首次提出印度的梵语跟欧洲的希腊语、拉丁语、哥特语等语言有亲属关系。其后,欧洲的语言学家把琼斯的经验性见解提高到科学的论证。丹麦的RK拉斯克对于《古诺尔斯语和冰岛语的起源》(1818)做了探索;德国学者F博普的《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的比较》(1816)第一次把梵语、波斯、希腊、拉丁、德语诸语言同出一源的情况做了详细的考证。琼斯称为相似点的现象, 到这时已发展为对应关系。

德国语言学家J格林在他的《德语语法》(1819~1837)中提出了印欧诸语的音变定律,这一定律又在1875年得到丹麦语言学家K维尔纳的修正,使原来认为是例外的现象得到统一的解释。

德国学者A施莱歇尔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集大成者,他吸取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和达尔文的进化思想,写出了《印欧、梵语、希腊语、拉丁语比较语法概论》(1874~1877),他是提出语言谱系观的第一人。K布鲁格曼和B德尔布吕克合著的5卷本《印度-日耳曼诸语言比较语法概要》 (1886~1900)更是这门学科的巨著。

上述学者,无不从语言的实地调查开始,特别对梵语、波斯语、立陶宛语等古老语言,用力尤勤,学者们的工作赢得了世界学术界的尊重,今天,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虽然已经转移,但是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并没有中断,格林兄弟在19世纪中叶发起编纂的《德语词典》(1852),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终于在1960年全书出版,便是一例。

语言年代学语言的某些部分变化得较早较快,而有些部分保持相对稳定。对后者的观察使得语言学家Morris Swadish编写出一个标准词汇表,这些单词从最稳定的词汇中选出,在绝大多数语言中它们倾向于保留而不被取代,即使经历过侵略和征服后也是如此。他希望,通过分析很长时间里这个稳定单词表中单词被替换的平均速度,能够得到语言演化速度的可信的标准度量——他称之为语言年代学。

在1950年到1952年间,Swadish发表了一个包含100个单词和一个包含200单词的基本核心词表,这是一个标准化的稳定词汇列表。他提出,所有语言在某些特定方面都趋向于保留其自有的词汇,包括身体器官(blood,foot),基本数词(one,two,three),亲属关系(mother,father),基本生活需求(eat,sleep),基本自然事物(sun,moon,rain,river),一些动植物(树,当地的动物),一些代词(this,that,he,she),以及连词(and,or,if)。这一列表中的内容能够并且已经改造得适用于其他语言。

比如:虽然英语总词汇中超过50%是从拉丁语系语言中借用来的,主要来源于法语(反映出讲法语的诺尔曼人对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征服)和拉丁语(经历了数世纪的法庭、教堂、学校的专业训练),但是只有4%的英语核心词汇来源于拉丁语系语言。在核心词汇中,英语保持着日耳曼语言的本色,真实反映了其盎格鲁-撒克逊起源,他们在罗马帝国衰败后从北欧移民到不列颠群岛。英语核心词汇对于变化因素体现出极强的稳定性。

通过对比具有长期历史记录的语言中核心词汇的旧形式和新形式(古英语/现代英语,古埃及语/中世纪埃及语,古汉语/汉语普通话,晚期拉丁语/现代法语,以及其他的九对语言),Swadish计算出

,对于100单词的核心词汇表,每1000年的变化率是14%,对于200单词的核心词汇表,每千年的变化率是19%。他指出,19%是一个可接受的所有语言的平均值(这个值常被四舍五入到20%)。为阐明这一变化率的意义,意大利语和法语在200词表中的相互独立的、无关的词汇数目占总数的23%,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这一数值为15%。

作为一基本规则,如果两种方言中超过10%的核心词汇不同,它们要么互相无法通话,要么即将达到这一状态。亦即,它们是独立的语言或者即将分离为独立语言。于是,平均来说,由于每1000年里核心词汇14%到19%的变化率,我们可以想象,绝大多数语言(包括英语)在一千年以后对我们自己的后人来说都将是难以理解的。

非印欧语系的欧洲语言大多数欧洲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也有一些独立在外。

乌拉尔语系:包括匈牙利语、爱沙尼亚语、芬兰语和萨米语(拉普语)。

高加索语系

巴斯克语:孤立。

伊特鲁里亚语:孤立,已消亡。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印欧语 印欧人种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