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南望山是一个非常适合爬山的地方,可以从市区出发,步行或骑行前往山顶。
以下是一些爬山攻略:
路线规划:从鲁磨路南望山站公交站出发,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山脚下。
如果想要更加便捷的方式,可以选择骑行前往。
从山脚到山顶大约需要2-3个小时的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个人体力和路况。
装备建议:在爬山前,需要准备好适合爬山的装备,如运动鞋、运动服、手套、帽子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以及防晒霜和太阳镜等防护用品。
行程安排:在行程安排上,可以根据个人体力情况和时间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想要更加轻松的行程,可以选择从山脚开始慢慢爬升,这样可以欣赏到更多的风景。
如果想要更加挑战自己的能力,可以选择从山顶开始往下走,这样可以体验到更加刺激的爬山过程。
注意事项:在爬山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山路比较陡峭的地方,需要保持慢速行驶,不要急转弯或急刹车。
同时,需要注意路况,不要在危险的地方停留或拍照。
总之,南望山是一个非常适合爬山的地方,可以让人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同时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按照以上攻略规划,享受爬山的乐趣。
南望山
中文名称南望山
地理位置湖北省武汉市
门票价格免费
著名景点蛮王冢
介绍南望山
南望山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区和西区之间,南望山海拔1395米.主要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区地段,是武汉地区较高的山脉之一,和瑜伽山一样已经有数亿年的历史,属于大别山系的余脉。山上现仍有雷达兵驻扎,山下是军事管理区,一般不让靠近雷达站。[1]
周围环境南望山的东边是709,59和72路公交车起点站,和喻家山隔路相望;山的西边是东湖的一部分;山的北边是地大北区、武昌实验寄宿学校、武大软件园以及张家山、猴山、都山;山的南边是地大西区、武汉邮科院、南望山小学,站在山上可俯瞰周围地区。整个南望山以及以北属于东湖风景区,严禁烟火,而且出于不破坏东湖风景区整体景貌的考虑,地处东湖风景区范围的地大北区的各种教学、生活建筑均在五层(15米)以下。
山底有连接地大西区和北区的隧道,名为地大隧道,全长333米,净空高4.5米,洞宽6米。该隧道投资600多万元,于2003年6月动工,2003年12月打通,为全国高校第一条隧道。由于南望山南北两侧的岩性不同,南侧是能干性差的砂质岩,北侧是能干性强的硅质岩,故隧道南出口呈圆形,北出口呈方形。
地大北区食堂后的山体有地质大学素质拓展基地,地大人对南望山有着浓厚的感情,如同珞珈山之于武大,喻家山之于华科。
山上经常有野猪出没,大家务必小心,没事切勿独自登山。
南望山是地大地质,资源,环境,地空,工程等专业的现场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体育课部野外素质拓展的教学场所。
历史文化悠久的历史使得南望山成为了中国亘古不变的传说,
南望山上有西汉时期的蛮王冢,在东湖南望山南麓,湖北省邮科院社区大院北墙边,有一个不大的牌坊,其后一个高高的土堆,镶嵌着一块大理石碑,上刻蛮王冢三个大字。
蛮王冢是武汉市洪山区重要文物景点之一。它是古代蛮王的坟墓,是古代蛮族在广袤的江汉平原上生活的见证。
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公元47年,南郡(今荆州一带)之地的蛮族反叛,被镇压后,7000余人迁到江夏地区。公元101年,南郡所属之巫县的蛮族,在首领许圣的号召下,为反抗税收不均起事。事后,一部分蛮族
又迁徙到江夏。后来,这两批南郡蛮族被称为江夏蛮,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势力,经常反抗统治者的镇压,甚至与庐江农民军黄穰结盟,集十余万人攻下附近四县,前后抗争130多年,故江夏历代蛮王陵墓均设于此蛮王冢的由来在文献中有明确记载,据清同治《江夏县志》称:马歧山一名来王山(南望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南有蛮王冢。
据当地老人介绍,蛮王冢原为并列三冢,西边的一冢在解放初被居民取砖挖掉,原有的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中间的一冢在文革期间亦被挖掉,现仅存东边一冢。如今,蛮王冢已受到武汉市、洪山区文物部门的重点保护,每日游人不断。
地大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农、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