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它主要累及掌跖部,偶尔也可以发生于手足背部,对称分布。
皮疹一开始为针尖大小的白点,有这个表皮角质层与下方松离形成的。
没有炎症的变化,并逐渐地向周围扩展。
形成一些类似于疱液干咳的一些疱膜,容易自然破溃或者撕破后成为薄纸样的连续。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中文名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临床表现皮损开始为针头大散在的白色点状水疱,数目多少不定,渐向周围扩大
疾病类型掌跖部角质层浅表性脱落性皮肤病
疾病病因皮内湿毒郁结不能外泄
发病高峰期4,5,9,10月
治疗方案角质剥脱剂
流行病学每届春末夏初开始发病秋季气候转凉则自行缓解,成人多见。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亦有认为与发汗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本病常与汗疱并发。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有的学者认为是角质层黏着障碍病。
临床表现皮损开始为针头大散在的白色点状水疱,数目多少不定,渐向周围扩大,中央破裂形成浅表性脱屑多数皮损扩展。可融合成片似薄纸样表皮剥脱。剥脱的表皮下皮肤几乎完全正常。缺乏炎症征象。常对称发生于掌跖部。病程缓慢,无自觉症状约经2-3周,鳞屑自然脱落而痊愈每届春末夏初开始发病秋季气候转凉则自行缓解,成人多见。
诊断春末夏初开始发病。成人多见。皮损开始为针头大散在的白色点状水疱,数目多少不定,渐向周围扩大,中央破裂形成浅表性脱屑多数皮损扩展。可融合成片似薄纸样表皮剥脱。剥脱的表皮下皮肤几乎完全正常。缺乏炎症征象。常对称发生于掌跖部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应与汗疱疹鉴别,后者皮疹为多数深在性小水疱,红色或与肤色一致,疱内有黏液性液体,感染时可形成炎症显著的脓疱,自觉瘙痒或灼热感。常发于春夏之交,气温突然变化时。
治疗用05%的醋酸铅与锌铜溶液浸泡,每天2次,每次20分钟,浸泡后外用10%-20%尿素软膏、硫黄、焦油类制剂,或用3%-5%水杨酸软膏或005%-01%维A酸(维甲酸)乳膏也可用中药黄连膏。
缓解症状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处理比较简单。主要是进行基本的护理,没有用药的必要,并且也没有特效药。
护理要点有以下建议:
不要强行撕扯皮肤,可能会损伤正常皮肤。
避免接触肥皂、洗衣粉等刺激性物质,这容易让脱皮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