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路线:全程约4176公里
起点:重庆市
1重庆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40米,进入隧道
2) 沿隧道行驶32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人民路
3) 沿人民路行驶200米,过右侧的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约180米后,左前方转弯
4) 行驶70米,在第2个出口,朝嘉陵江大桥牛角沱方向,直行进入嘉陵桥路
5) 沿嘉陵桥路行驶25公里,直行进入建新北路
6) 沿建新北路行驶870米,过红旗河沟立交,直行进入红锦大道
7) 沿红锦大道行驶19公里,过新牌坊立交约50米后,直行
8) 行驶640米,直行进入新南路
9) 沿新南路行驶16公里,过右侧的龙湖MOCO1栋约250米后,朝余松路松石大道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余松路立交
10) 沿余松路立交行驶140米,过余松路立交约270米后,直行进入渝南高速公路
2沿渝南高速公路行驶20米,直行进入渝南高速公路
3沿渝南高速公路行驶421公里,过麻柳坪大桥,直行进入扬眉湾隧道
4沿扬眉湾隧道行驶830米,直行进入渝南高速公路
5沿渝南高速公路行驶1017公里,过阙家河大桥约18公里后,直行进入永安隧道
6沿永安隧道行驶580米,直行进入渝南高速公路
7沿渝南高速公路行驶87公里,朝成都巴中广元广安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成南高速公路
9沿成南高速公路行驶81公里,朝南充北巴中广元阆中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520米,直行进入兰海高速公路
11沿兰海高速公路行驶33公里,过大方沟桥,直行进入紫虎观隧道
12沿紫虎观隧道行驶560米,直行进入兰海高速公路
13沿兰海高速公路行驶29公里,过罗家堰大桥,朝兰州广元苍溪阆中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兰海高速公路
14沿兰海高速公路行驶,过罗家堰大桥约15公里后,直行进入兰海高速公路
15沿兰海高速公路行驶1691公里,直行进入土地梁2号隧道
16沿土地梁2号隧道行驶860米,直行进入兰海高速公路
17沿兰海高速公路行驶50米,直行进入土地梁1号隧道
18沿土地梁1号隧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兰海高速公路
19沿兰海高速公路行驶281公里,朝绵阳广元成都西安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罗家沟互通桥
20沿罗家沟互通桥行驶770米,过罗家沟互通约630米后,直行进入绵广高速公路
21广元市内驾车方案
1) 沿绵广高速公路行驶111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公路
2) 沿京昆高速公路行驶31公里,过剑门河大桥,在剑阁剑门关G108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3) 沿匝道行驶10公里,右转进入G108
4) 沿G108行驶96公里,过左侧的凉水沟,直行进入剑门关隧道
5) 沿剑门关隧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G108
6) 沿G108行驶310米,过剑门关河桥,右前方转弯进入雄关大道一段
7) 沿雄关大道一段行驶240米,过剑门关河桥,左后方转弯进入剑梁路
8) 沿剑梁路行驶70公里,到达终点
终点: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
剑门关
剑门关是古剑门蜀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剑门山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中,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的剑门洪积堆,形成巨厚砾岩,出露地表,称为城墙岩群剑门关组,亦称剑门关砾岩。剑门岩由上至下,砾岩层次由多变少,砾径由大变小,砾泥岩逐渐增多。岩层向东南呈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南坡渐缓,这些地质特点,铸造了剑门山的奇险。
中文名剑门关
外文名Jianmen Pass
所在地区四川省,广元市
地理位置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
保护级别国家AAAA级风景区
特色景观剑门关关楼、姜维神像
行政区类别市
所属国家中国
所在地广元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河东街64号
类别风景名胜
开放时间淡季8:00-18:00;旺季7:30-18:30
票价115元
景区概况剑门关剑门关位于四川广元剑阁北部,距县城30公里,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腹心地带。翠云廊198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建为国家森林公园。剑阁古城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城鹤鸣山是道教发祥地;武连苑寺佛传壁画为中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壁画;人工湖泊翠云湖水域2600平方米,烟波浩淼,植被良好,气候宜人,是理想的休闲场所。以剑门关为代表的风景名胜集雄、险、幽、奇、秀于一体,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唐代诗人李白游览后留下剑阁峥嵘而崔嵬的诗句,感叹山川的雄险。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题咏和历代兵家特别是三国时期留下的遗迹积淀了厚重的人文资源。
景区简介翠云廊剑门关是古今闻名的雄关险隘,位于广元南50公里的剑阁县大剑山口。大剑山倚天如剑,峭壁连绵,横亘似城。山之中断处,两崖相对如门,故名剑门。剑门关为历代军事要塞,关内有当年姜维拒钟会十万大军的姜维城,以及姜维洞、姜公桥、姜维墓等古迹。还有古刹梁山寺、舍身崖仙女桥、金牛峡、雷鸣峡、大穿洞、小穿洞、经、皇洞、翠屏峰、玉女峰等处胜景奇观。
翠云廊俗称皇柏大道,北起广元龙潭、昭化,经剑阁到梓潼,东南至阆中,有三百长程十万树之说。蜀道两旁,古柏参天,浓荫蔽日,郁郁葱葱,亭亭如盖,行其道上,夏不知热,冬不晓寒。现存古柏8000余株,相传蜀汉大将张飞行军至此,因山路崎岖难以辨认,令士卒于蜀道两侧植柏表道,留下张飞柏的美谈。今古道绿荫森森,古柏参天,若一条绿色的翡翠长廊,形成翠云廊奇观。后人有诗赞颂:桓侯翠柏雄千载,七曲旌屏百仞樯。
剑门关景区风光秀美,古迹众多。大小剑山连山绝险,七十二峰绵延起伏。登上关楼,远眺长安,历史硝烟犹在眼前;伫立峰巅,松风浩荡,剑门雄姿一览无余。梁山古寺,源远流长;翠云长廊,古柏森森;姜维镇关,神工鬼斧;翠屏风光,秀色可餐;剑门细雨、绝壁夕照,更是闻名天下。[1]
地理概貌剑门山脉为龙门山支脉,其横亘于广元市元坝区和剑阁县北境,东南延伸绵延数百里,这里群峰突兀,山涛云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面略呈椭圆形,以低山地貌为主,山岭密布,沟壑交错,连山绝险,峻岭横空。
剑门山以天险形胜之地构成川北屏障,关隘险绝,兵家必争。从昭化西北的天雄关起,北侧有白卫岭、云台山、毛家寨、摩天岭、土地关。南侧有:东山寨、剑门关、苦竹寨、小吊岩、研石寨、青强岭。构成古蜀道著名险隘。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畏途巉岩不可攀即指此地。
剑门山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中,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的剑门洪积堆,形成巨厚砾岩,出露地表,称为城墙岩群剑门关组,亦称剑门关砾岩。剑门岩由上至下,砾岩层次由多变少,砾径由大变小,砾泥岩逐渐增多。岩层向东南呈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南坡渐缓,这些地质特点,铸造了剑门山的奇险。
剑门山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在侏罗纪时期(距今约2-14亿年),四川周围隆起成山,盆地积水成湖,因受强烈风化侵蚀作用,山地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垩纪时期(距今14-065亿年)剑门山脉正处在蜀湖北部边缘龙门山前山带,当龙门山强烈上升时,形成剑门洪积堆与剑门砾岩。在喜马拉雅运动中,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剑门山再被凸显,形成了今天的剑门山。[2]
剑门山古称梁山,由大、小剑山组成,为剑门山脉西南段,距今剑阁县城30公里,其山峻岭横空,危崖高耸,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长达百余里,气势磅礴。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剑门地势险峻,为秦蜀交通咽喉。
五子山为剑门山脉中最高山峰,海拔高程1330米,山势尖圆,高插云天。五峰之下,各生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称老龙洞,为剑阁县闻溪河源头,五子山区雨量充沛,峰高云深,变化多端,有五子晴岚自然景观为州县八景之一。
剑门山区植被丰富,境内森林以常绿针叶树柏,松和落叶阔叶树桤,栎及小量杨、桐、枫、榆等杂树组成。境内有天然气、膨润土、沙金、铀矿等矿藏资源。
河流水系剑门山脉积石阻云,沟壑纵横,下自成溪,剑门山汇集的雨水,都是顺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由涓涓细流聚成条条河流,流经溪涧沟壑,注入清水江水系,汇入江陵江。发源于剑门山的水有西河、闻溪河、大小剑溪。西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西南,其流经剑阁县境内东宝、武连、正兴、开封、迎水、柘坝、长岭等地,流经南部县、阆中市汇入嘉陵江。闻溪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东南,流经盐店、北庙、普安、闻溪至江口注入嘉陵江。大小剑溪,分别出源于剑门镇黑山观,汉阳镇北蒲家沟,两溪在剑门隘口至大石沟汇合流入清水江,清水江在曲回乡张家注入白龙江后汇入嘉陵江。
景区气候剑门关剑门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
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单峰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剑门山区一般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
剑门山境内各季气候特征表现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风沙;夏季天气较炎热,常有夏旱、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秋绵雨,雨雾日多;冬季冷冻明显,高山多雪,气候干燥。
春季:是南北冷暖气流交换季节,境内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雨日少,时有倒春寒。元月起,气温上升,温和宜人,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开放,山间野花烂漫,鸟语花香,满眼春光。
夏季:气温高,雨量集中,盛夏时日最高气温在30-36℃之间,水气蒸发量大,高温高湿,7、8月份雨水集中,常有暴雨,山洪险出。但由于海拔高程对气候的影响,多半山底气候炎热,山顶却气候凉爽,尤其是夏雨初晴,空气清新,看彩虹飞架山间,恍若人间仙境。剑门关的梁山寺古为仙人修练之地,今为游人避暑山庄。
秋季:是夏冬过度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侵,暖空气退却,境内雾雨日增多。此时山间云雾环绕,景观奇妙,如遇秋雨连绵,或行径山间,漫步翠云廊,另有一番景致。清时剑州知州乔钵有诗云: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冬季:是境内干冷空气最盛时期,冷冻明显,气候干燥,风日增多。最冷为1月,气温低于零度以下的天气不多,霜期短,12月上旬初霜,3月初终霜,山底平地少雪,但高山峰顶能看到雪景,远山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张问陶《剑阁遇雪》诗云:踏平泥鸿旧爪痕,寒云迢递接家村,关山归梦今宵隔,风雪萧萧出剑门。
景区文化诸葛亮画像剑门关的三国文化
剑门关的三国文化积淀深厚,除正史《三国志》有多处记载外,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有数十处详细描写。至今,这里的三国遗迹随处可见,三国故事广为流传。
剑门关的修建和剑阁县的设立就与三国有关。据《寰宇记》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
刘备在成都定都以后,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设立了剑阁县,隶属于剑门关,加强了对剑阁的防守,不仅如此,还以剑阁为中心,将汉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连成了一个整体。保证了从成都至梓潼,穿剑阁过葭萌、白水,到陕西勉县阳安关、汉中这条剑阁道的安全和畅通,为以后诸葛亮出歧山、姜伯约伐中原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据有关资料记载,刘备在称帝之前,曾四次往来于剑门关,加上《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叙述的刘备在进军成都击刘璋途中,又返回葭萌关看张飞和马超厮杀,共往返六次之多。诸葛亮在出歧山伐魏时,也多次往来于剑门关,他上《出师表》后,率诸军北驻汉中时,就经过剑门关。《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说他在向成都击刘璋的途中星夜返回葭萌,用小计收复了马超,第二十七回说他和刘备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七月引十万大军图汉中时,又来到葭萌下营,其间多次往来于剑门。
全书从一百十六回到一百十八回接连三回均是说的剑阁之战。在剑阁还有多处三国遗迹,如古关楼、武侯桥、武侯坡、插旗石、点将台、营盘嘴、钟会故垒、姜维神像、张飞柏、关刀树、阿斗柏、张飞井、栈道遗迹、孔明书箱洞、孔明杖、关刀河、关刀石、邓艾墓、姜维墓、姜维祠、张王庙、印台山、烽火台、喂马槽等等。剑阁民间流传的有关三国的故事就更多了,几乎每一处遗迹就有一个生动的传说。如张飞一拳捶开一口水井,诸葛亮在剑门关绝壁上藏兵书等等。
剑门关楹联
蜀道关头险;剑门天下雄。
崇山有阁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矗立岗峦,起伏蹲踞如猛虎;
迂回栈道,蜿蜒曲折似长蛇。
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热心,披开大胆;
剩水残山佘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九伐竟无成,心师武侯,能继祁山六出志;
三分不可恃,计诛邓艾,已复阴平一败仇。
有关传说金牛道古金牛道的故事
据《华阳国志》、《蜀王本纪》、《水经注》等古书记载,战国中后期,秦惠王见古蜀国第十二世开明王朝国力衰退,蜀王荒淫无道,便欲攻打蜀,但是秦国到蜀国被千万重大山阻隔,根本没有道路可以通行。大约秦惠王深知蜀国人有崇信巫术鬼神的迷信传统吧,于是心生一计,请人凿刻了五个巨大的石牛,赠送给蜀王。秦王派人在石牛尾下放置黄金,每头牛还像模像样地安排了专门的饲养人员。蜀国人一见到这些石牛,以为是天上神牛,能屙黄金。蜀王大喜,便派国中五个有移山倒海之力的著名大力士,开山辟路,一直将石牛拖回成都。但是,因为有了道路,秦国的兵马很快就把蜀国占领了。这就是五丁开山的传说,而这条拖送石牛的道路,就是古金牛道,亦称剑门蜀道的最初的来历。
珊瑚壁的传说
珊瑚壁:在剑门关隘东侧的岩壁上有一种淡红色的印痕,这印痕色彩随天气变化而发生变化,若阳光照射,壁头金光闪闪,若遇烟雨蒙蒙,壁头是红中的带黑,被人称为珊瑚壁。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说:五代时,宋灭后蜀,后蜀的宫殿顷刻间土崩瓦解,宫人四处逃命。宋军的首领王全斌派人在成都大搜索,在郊区农户搜查到一名侍女名袁苣,年方十八,美貌如仙,谈吐高雅并能诗善辞,精通琴画,堪称绝色佳人,已在宫中三载,专侍花蕊夫人。宋军将花蕊夫人徐慧妃及其侍女袁苣解送京都,行至剑门关大剑溪边,二人心想,已处家破国亡之境,不能再受凌辱,于是一纵身跳下大剑水。不久,这溪上端壁上显现出形似珊瑚树的影印,后人称它是红树珊瑚。
舍身崖的传说
舍身崖,在梁山寺庙侧,距离寺庙的山门10余米。石壁陡峭,电视发射塔就坐落在舍身崖的山峰上。抱着峰顶的树干向下望,无不毛骨悚然,只有胆大者才敢有此举动。
千百年来,剑门山区都流传着关于舍身崖的美好而动人的传说:大约在明朝初年,朝中有一位身经百战、屡建功勋的将军,来到梁山寺削发为僧,法名枳松。枳松沉静寡言,待人和善、精通佛学,深得寺内众僧拥戴,被大家推选为主持。一天傍晚,枳松一人在厨房里做饭,不料来了一位约莫30岁的施主。便上前一步动手去拉扯枳松的衣袖。这时枳松瞋目大怒,挣脱了身子,举起捍面杖驱赶女施主。女施主转身即跑,纵身跳下险崖,想必丧命。枳松心想,一个出家人竟闹出人命,佛法怎容,于是他也纵身跳下崖去。原来那位女施主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有意来考验枳松的。经过这一番现场考察,证明枳松是虔诚的弟子,观世音用一朵祥云接他上西天极乐世界去了。枳松跳下去的悬崖便是名符其实的舍身崖。它给剑门山增添了一个出色的景点。
剑溪桥绰约风姿剑溪桥
剑门关前两公里多的大剑溪上,有一座历经500多年迷离风尘至今风姿绰约的明代老桥。此桥建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年),距今超过500多年了。
桥下的四个桥墩结构坚实,三拱完整无损,桥面镶嵌的石板损坏极少,两侧的十四根石柱和石栏板,只存石柱五根,其余仅留依稀痕迹。相传,剑溪桥制造时里面藏有法术,剑门山区虽时有山洪暴涨,但从未有水胆敢逾越桥面,毁桥阻路。他童年五六岁在此放牛的时候,老桥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当时桥栏两端的柱上各置有一条蛤蟆造型石刻,现在头尾细部虽有损坏,但其体态尚存。
剑门关姜维桥的传说
剑门关是四川四大名山之一,以剑门天下雄而著称天下。在雄伟的剑门关上,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双拱小桥,这座小桥相传是蜀国大将姜维所修。但为什么要修成拱型的呢?这里就有个故事可说了。姜维兵驻剑门关,把守这入川的蜀道,当时这座小桥并不是拱形的,而是一般的平桥。每当夜幕降临,就可以听到对岸阵阵鬼哭狼嚎之声传来,驻军兵士甚是恐慌,深怕对岸野鬼过来索命以致军心不稳。姜维听说之后为了稳定军心,便下令将平桥拆除后重修成双拱桥,并告诉士兵们:鬼是不走弯路的,所以他们过不来了,大家尽管放心就是了。从此,兵士们对对岸的声响不再惧怕,泰然处之,军心稳定。而这座小桥就被命名为姜维桥了!
景点简介剑门关集雄、险、幽、秀、奇于一体,它除山雄关险之外,还以峡谷的幽深、翠云廊的秀丽、岩石的怪异、山洞的奇特而闻名,这里风光名胜和文物古迹甚多。现已开发的有:大小剑山七十二峰、仙峰观、梁山寺、翠屏峰、经皇洞、照壁、雷公峡、仙女桥、玉女峰、大小穿洞、舍身崖、一线天、石笋峰、后关门、营盘嘴、姜维墓、干河坝等景点。
剑门关(蜀道)剑门蜀道
剑门蜀道位于川北,南起梓潼石牛铺,北至广元七盘关,纵横绵阳、广元市境内,是以蜀道为主干的带状风景名胜区,自古即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著称于世。剑门蜀道是两千多年来进出川陕的唯一通,素以山高谷深和丰富多采的名胜古迹吸引游客,数百里古蜀道上,峰峦叠嶂,峭壁摩云,雄奇险峻,壮丽多姿,沿途主要古迹名胜有剑门关、古栈道、三国古战场遗迹、翠云廊、武则天庙皇泽寺、七盘关、千佛岩、李白故里。
翠云廊
翠云廊指剑门蜀道上两侧浓荫蔽日的行道树,是古蜀道上从剑门关到剑阁县城一段的美称。古称皇柏、张飞柏,曾有三百余里官道,数千万株古柏的壮观景象,主要分布在剑门关到剑阁县城一段,有的穿插在川陕公路两侧,枝干参天,浓荫蔽日,繁茂苍翠,远远望去,蔚然如云,故而得名。保留了原来驿道的旧貌,古风盎然。历经千余年的雨雪风霜,更显雄浑苍凉,古道夕阳之中,令人横生昔人已去,天地悠悠的无尽感触。
皇泽寺皇泽寺
皇泽寺原名乌奴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因唐代女皇武则天生于广元,此庙作为武则天的祀庙,才改名为皇泽寺。寺内尚存南北朝、隋、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一千余身。
梓潼
梓潼是古蜀道南端的一颗耀眼明珠。全县景点众多,尤以七曲山为胜。七曲山大庙相传为晋人张亚子的祀庙。历经一千余载,今存楼阁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之精华。景区古柏苍翠,遮天蔽日,一派萧然之意。此外,卧龙山千佛岩、汉阙上亭驿剑泉、司马长卿石室等处均为难得一见的古迹。
地方特产巍巍剑门,既是一处充满诗情画意的旅游胜地,又是一处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剑门豆腐、剑门绿茶、剑门火腿、剑门手杖等诸多名优土特产品。
剑门豆腐
剑门豆腐,指的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生产的别具一格的豆腐。俗话说: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剑门豆腐是剑门天下险之所在地——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一绝。
剑门做豆腐,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磨出的豆渣少,点出的豆腐不仅量多,而且柔滑水嫩,吃起来上口。在剑门关镇古朴的小街上吃饭,随便走进一家,菜单上全是豆腐菜品,一二百个菜名看得人眼花缭乱,没饱口福先饱眼福。豆腐是传统的大众食品,营养丰盛,能强身键体,疗疾美容,延年益寿,古代成为龙脑。剑门豆腐,指的是四川剑阁县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生产的别具一格的豆腐。
椐史料记载,它源于西汉,先在安徽,湖北一些州郡的豪门贵族,达官显贵府第中制作享用,后流行到汉水,淮河一带。剑门关镇的豆腐制作技术起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又传当年唐玄宗入蜀途经剑门,因身体疲劳,又思贵妃,寝不安,食无味,人们给他端来一碗剑门豆腐,他顿时胃口大开,一时高兴,便将这儿的特产黄豆封为皇豆。
千百年来,剑门人民创造了很多制作、烹调豆腐的方法,使之逐步形成了特色显著的地方名产。与其它地方的豆腐比较,它的突出特色有四:一是颜色雪白;二是质地细嫩;三是韧性极强,无论切块、拉条、开片、切丝都得心应手,随意成形,不碎不烂;四是味道鲜美。
豆腐王剑门豆腐节
每年5月1日至4日黄金周期间,剑阁县将举行中国·剑门关豆腐文化旅游节,让游客在领略剑门关风光的同时,品尝闻名天下的剑门豆腐。
豆腐王
2003年9月28日第一届剑门豆腐节上,举行了重达33吨的天地豆腐王开箱仪式。震天动地的威风锣鼓声中。霎时,晶莹洁白、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豆腐王冒着热气和诱人的芳香赫然现身。
豆腐王长22米,宽12米,高09米,重量为3300公斤。随后,6名武士用长柄利斧劈碎了豆腐王,20娇俏村姑提篮搬运豆腐现场烹饪。百人制作、千人观摩,万人品尝的豆腐盛宴开始了。据介绍,豆腐王整个制作过程耗时39个小时。吉尼斯中国申报中心副主任吴晓红女士亲临现场称,剑门关天地豆腐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豆腐,她将尽快向总部提交报告,颁文最后确认。
剑门豆腐干
剑门豆腐干是指用剑门豆腐为原料,经过压榨,卤制而成的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采用真空包装的绿色休闲食品,有多种风味。
旅游指南剑门关剑门风景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49摄氏度,无霜期270天,年均降水量10866毫米,全年均宜旅游。其中以3-10月为最佳旅游季节。
剑门北面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麦积山、骊山,历史文化名城西安;西面与黄龙、九寨风景名胜区,王朗,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毗邻,还有历史文化名城成都、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相连;南面与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接壤。
剑门距宝成铁路沙溪坝站11公里,绵广高速公路自剑门关出口出站剑门10公里,原国道108线贯通剑门景区主要景点。景区交通以剑阁新县城为枢纽,构成网络,每天有74个汽车班次,发往各地。剑门景区各景点均依托城镇,吃、住、行、购物、娱乐、就医都十分方便。
剑门北邻广元市,通古都西安;西连绵阳、成都、江没,通九寨沟、黄龙及川西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者不论从南、北、西方向来,都有方便的交通车辆。北面西安、广元方向。由西安乘宝成线火车到广元,再由广元乘汽车到剑门关。或直接在绵广高速公路从剑门关收费站出站,立即进入景区。
九寨沟、昭化方向:由九寨沟乘汽车到昭化,再由昭化乘汽车到剑门关。
西面成都、绵阳方向:由成都乘火车到绵旧,由绵阳乘汽车路经梓潼到剑阁剑门关,或直接从成都乘汽车沿绵广高速公路到剑门关收费站出站。
九寨沟、江油方向:由九寨沟乘汽车到江油,再由江油乘汽车沿绵广高速公路到剑门关收费站出站。
成都、沙溪坝方向:由成都乘火车到沙溪坝,由沙溪坝乘汽车到达剑门关。
(图)剑门关景点分布图剑门关景区门票
索道单程20元人次往返30元人次
关楼30元人次
翠云廊15元人次
梁山寺30元人次
关楼梁山寺通票50元/人次
通票是指:关楼门票和梁山寺,也就是指购买了通票就可以游览剑门关关楼和梁山寺;但是通票不包括翠云廊景区的门票,购买通票后要游览翠云廊还需要另外单独购买翠云廊的门票。
历史文化拇指中华名人故居系列:武则天故里剑门关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