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标准如下:
第一阶梯水量为每户每年0至220立方米(含),综合水价为345元立方米;
第二阶梯水量为每户每年220至300立方米(含),综合水价为483元立方米;
第三阶梯水量为每户每年300立方米以上的部分,综合水价为583元立方米
二、水费价格计算方法
居民每户按4人口计,超过4人的,每增加1人,年水量基数增加36立方米,具体人数及水量增加的认定程序,由供水企业在制定居民阶梯水价实施细则中予以明确。
对市内三区执行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的非居民用户(包括部队、学校、托幼、社会福利场所及社区服务设施中非经营部分等用户),不实行阶梯水价,综合水价为每立方米370元(其中自来水价格每立方米270元,污水处理费为每立方米100元)。
剑河县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中部,与台江、三穗、施秉、天柱、锦屏、黎平、榕江、雷山、镇远9县毗邻。县城距州府凯里55公里,西距省城贵阳210公里,南距黎平支线机场130公里,北距湘黔铁路(复线)镇远50公里。320国道、G60、剑榕和思剑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剑黎高速已破土动工,水陆交通便利。全县面积2176平方公里,辖1乡11镇1街道办事处180个村(居),2020年末户籍人口27628万人,其中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
奋发有为,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增长。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奋发图强,全力推动剑河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从1949年的292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783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950年的2万元增加到2018年424亿元,谱写了剑河经济发展一个个崭新篇章。
中文名剑河县
外文名Jianhe County
别名剑河
行政区划代码522629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中部
面积2176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街道、11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仰阿莎街道
电话区号0855
邮政区码5564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剑河温泉、天然原始阔叶林景区、摩崖碑刻、柳霁古城
机场黄平机场
火车站凯里站、三穗站
车牌代码贵H
人口188507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方言贵州官话
面积2176 km²
地区生产总值5958 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宋朝时期以前
殷周时期属鬼方之在南;
秦朝属象郡镡城县;
汉朝属武陵郡镡城县;
三国时期属吴·荆州·武陵郡;
西晋属荆州武陵郡镡城县;
东晋属牂牁郡;
南齐属郢州武陵郡潕阳县;
隋朝属牂州牂牁郡;
唐朝属黔中道应州施隆县;
五代属施州都匀州;
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属绍庆府·黔州所领羁縻州地;
元代时,南明一带属镇远府隶思州宣慰司,其余地区属新添葛蛮安抚司;
明朝时,南明磻溪一带属黎平府赤溪湳洞司,其余地区为化外生苗地;
清朝属镇远府;
清雍正七年(1729年)始设治,置清江协,同时设厅;雍正十年改协为镇,统辖丹江、台拱、铜仁、镇远、黄施、天柱、石阡、平越诸协、营、汛。
乾隆元年(1736年)分天柱县丞驻柳霁(现南加镇柳基村),仍属清江厅;乾隆五年改柳霁县丞为柳霁分县;
嘉庆十一年(1806年)改称清江理苗府,仍属清江厅;
同治十二年(1873年)改称军民府,仍属清江厅;
宣统元年(1909年)改称理民府,仍属清江厅;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命定全国县名时,因清江与江苏省清江县同名,议改清水又与甘肃省清水县重复,于是取乾隆《清江志》中清江古名剑河之说,改清江厅为剑河县沿用至今,时属黔东道(镇远道);
元为楠木洞,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永乐五年(1372年)置亦溪南洞蛮夷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六年(1373年)设亦溪两江巡检司;十二年(1379年),属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年)改隶黎平府。清康熙二十二年废亦溪南洞长官司;雍正七年置清江厅,以镇远府同知分驻;十年(1732年)置清江镇;十二年(1734年)移清江同知驻台拱,改由镇远府通判分驻,并以原天柱县柳霁县丞改属镇远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清江厅为剑河县,属黔东道;三年(1914年)以柳霁县丞地置柳霁分县,属剑河县;十二年(1923年)直属于省;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同年撤销柳霁分县,并入剑河县;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50年3月解放,建立人民政权,属镇远专区;
1956年7月镇远专区撤销后,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至今;
1959年1月台江县及施秉县的金钟、六合并入剑河,仍称剑河县;
1962年台江县析出分治,金钟、六合拨回施秉县;
2003年2月2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变更台江县革东镇隶属关系,将其划归剑河县管辖。台江、剑河两县行政区域界线作相应变更。
2005年,剑河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柳川镇迁移至革东镇。
剑河县行政区划2014年,剑河县辖5个镇、7个乡、308个村(居委会):柳川镇、岑松镇、南加镇、南明镇、革东镇、久仰乡、太拥乡、南哨乡、南寨乡、磻溪乡、敏洞乡、观么乡。
2016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0号批准剑河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调整后,剑河县辖仰阿莎街道、革东镇、柳川镇、南加镇、南明镇、岑松镇、太拥镇、磻溪镇、久仰镇、南哨镇、南寨镇、观么镇、敏洞乡,共1个街道、11个镇、1个乡 。
地理环境位置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中部,与台江、三穗、施秉、天柱、锦屏、黎平、榕江、雷山、镇远9县毗邻。 总面积2176平方公里 。
地貌剑河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地的一部分,为山地性高原,系雷公山中山地貌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台地,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以低山、低中山为主,最高海拔16233米,最低海拔348米。由于山高坡陡切割深,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气候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122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363小时,年无霜期300天左右。
剑河县自然资源水资源境内属长江水系,有大小河流334条,总长910公里,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巫密河、八卦河等,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22万千瓦,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约915万千瓦。
生物资源剑河被誉为药材之乡,有钩藤、杜仲、厚朴、天麻、灵芝、黄柏等中草药材1024种,其中植物类897种,动物类127种,矿物类1种,总蕴藏量达10余万吨。其中剑河钩藤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人口2013年,剑河县年末常住总人口1809万人(常住半年及以上),其中城镇501万人。年末户籍人口25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223万人,农业人口2332万人。2013年出生人口2382人,人口出生率877‰,死亡率509‰,人口自然增长率369‰。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剑河县常住人口为188507人。
剑河县政治杨胜朝:人民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
交通320国道、G60、678号高速公路越境而过。
经济综述2013年剑河县生产总值262422万元,同比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800万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48635万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增加值147987万元,增长196%。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2%、262%和606%。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由2012年271:183:546调整为2507:1853:564。人均生产总值145265元,增长1999%。
2020年,剑河县生产总值完成5958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8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1313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3186亿元,增长32%。
第一产业2013年,剑河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800万元,同比增长81%。其中农业增加值24416万元,增长61%;林业增加值15596万元,增长82%;牧业增加值17304万元,增长54%;渔业增加值7872万元,增长22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12万元,增长48%。
2013年,全县农业产值36551万元,同比增长66%。农作物种植面积39353公顷,增长117%。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1349公顷,下降27%;中药材种植面积5061公顷,增长1576%;油菜籽种植面积1829公顷,增长97%;蔬菜、瓜类种植面积5101公顷,增长37%。年末果园面积1329公顷,增长18%;茶园面积144公顷,下降168%。
第二产业2013年,剑河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1808万元,同比增长170%。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25515万元,增长224%;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20911万元,增长178%。
第三产业2013年,剑河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71万元,同比增长140%。按行业分,批发业28778万元,增长104%;零售业496209万元,增长139%;住宿业5534万元,增长92%;餐饮业68189万元,增长170%。从地域看,城镇零售总额458467万元,增长141%;乡村零售总额140243万元,增长139%。
近年来,剑河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点,屯州村、八郎村、昂英村、反召村、基佑村、巫包村等乡村旅游点逐渐被游客熟知。国庆期间的屯州村、八郎村等乡村旅游点举办庆丰收 迎小康原生态乡村体验游活动,这些乡村旅游点成为游客品农家菜吃农家饭、游地质公园·探金钉子的秘密、游石板苗寨、环寨徒步森林氧吧、踩芦笙舞表演、稻田捉鱼鸭等传统村落体验游系列活动的好去处,使剑河乡村旅游点人气旺盛,渐渐恢复往日的人气。据初步测算,在今年整个黄金周期间,屯州村接待游客达到3000余人次,八郎村接待游客达到1500余人次。[4]
剑河县社会事业教育事业2013年剑河县完成32个校点撤并,推进一批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15所,完成和启动公办幼儿园建设8所。年末剑河县有各类学校172所,其中幼儿园23所,普通小学68所,教学点64个,普通中学15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各类学校在校生42040人,其中幼儿园6630人,普通小学19636人,普通初中10609人,普通高中3619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54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3%。
文化事业2013年剑河县组织科技文化下乡3614场次;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613个,户户通工程6660户,剑河县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年末有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301个,藏书6039万册;2013年开展全民健身项目4项次,举办文化活动48场次。
医疗事业2013年末剑河县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剑河县医院、卫生院床位数931张;卫生技术人员73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6人。
我县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启动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目前已签订了EPC总承包框架协议,落实了建设用地,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剑河县民族中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已于2015年11月开工建设,主体土建已经完工,现正在进行室内手术室、ICU等室内装修;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扩建工程分两期工程实施,第一期装修工程已于2016年6月10日开工建设,2017年2月份竣工,第二期工程于2017年6月20日开工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了主体建设工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于2017年5月下达,县人民政府已同意将县人民法院现有用房及用地划拨给县疾控中心使用,现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和规划设计;县民族中医院内科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于2017年5月下达,现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和规划设计;南明镇中心卫生院医技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已于10月完成主体建设,正在实施整体装修,预计2018年投入使用;太拥镇中心卫生院装修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柳川镇中心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项目、磻溪镇卫生院装修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柳川、太拥等5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项目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15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10个健康小屋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5]
剑河县旅游景点剑河县旅游景点有老山界、久仰十里杜娟、盘溪瀑布群、平塘溶洞群、十里长滩、雷打塘、关门岩、夫妻岩、中流砥柱、八仙石柱等旅游景点。存在着摩崖碑刻、柳霁古城、大广坳红军战斗遗址等人文景观。
仰阿莎湖景区
仰阿莎湖景区是三板溪电站蓄水形成的山区淡水湖泊,主航道有130公里,支航道有120公里。平均水面宽360米,最宽水面1500米,总面积85平方公里。距贵阳机场210公里,距凯里70公里,南距黎平机场15公里,北距湘桂铁路靖州站60公里。湖区风光有柳川水上游乐中心、巫包苗族红绣、绕号苗族锡绣、巫山峡谷、南寨白水洞瀑布、天堂界风光、柳基苗族古城、雷打塘、南加平湖、康中水上度假区、巫莎度假区、青山界风光等。
老山界风景区
老山界是南哨境内较高的山峰,主峰海拔1528米,界顶面积约7平方公里,有十里青山、一夫峰、龙角峰、界板冷竹、峡谷青峰、峭壁飞泉、绿色蘑菇、龙角二柱、龙须二束等景观景点密布其间。
剑河温泉旅游区
剑河温泉位于贵州省凯里市剑河县城6公里的320国道公路旁,距天门洞风景区1公里。温泉在山脚之下,原有温泉眼10余口,现存6口泉眼。泉水晶莹清澈,每秒钟流量10公升,各泉眼温度不同,从38℃至50℃不等。
革东古生物化石景区
革东古生物化石景区是世界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的三个遗址之一,动物群时代介于云南澄江动物群和北美布尔吉斯动物群之间,生物化石门类众多、数量丰富,有三叶虫、疑源类、双壳类、遗迹化石外和棘皮动物、触手动物、多孔动物、刺胞动物、原体腔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等11个门类、168属、500余种。
剑河县特色产品剑河杨梅独具特色,开发生产的活塞、松香、铅笔、蛇酒远销海外,南哨乡九当村的农民竹雕畅销日本、韩国等。晶头、竹笋、蕨菜等绿色食品更是受到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经过上千年自然和人工选育的种群资源——剑白香猪,经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开发的剑白香猪系列产品有腊香猪、香肠、火腿等,在2003年广州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民族食品最富盛名,主要有腌鱼、牛瘪、欧九菜、山野菜等。
文化习俗芦笙舞
剑河芦笙舞种类繁多,主要有巫交芦笙舞、温泉芦笙舞、翁王芦笙舞等,尤以巫交芦笙舞最为渊源独特。按流传地区可分为九类:南岑塘芦笙舞,流行于南岑塘、上岩寨及上、下巫门等地;翁王芦笙舞,流行于翁王、展模、白道、巫脸等地;南脚芦笙舞,流行于南脚、南高、稿旁、高标等地;乃寿芦笙舞,流行于柳川、乃寿、公鹅、南哀等地;久仰芦笙舞,流行于久仰、摆伟、南江、久吉、马安良等地;翁坐芦笙舞,流行于高雍(及新民、新合)、岑松等地;白斗芦笙舞,流行于高丘、白斗、绕号、久依等地;芳武芦笙舞,流行于芳武、岑松、新寨、培荣、汪台等地。芦笙舞的伴奏乐器为芦笙,一般来说四只芦笙为一组,每组有1只低音芦笙,2只中音芦笙和1只小芦笙。跳芦笙舞时,四只芦笙同时吹奏,发出的声音浑浑然一,厚实有力。芦笙曲调以5、1、2音为主。
苗族招龙
招龙是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比较隆重的一种民俗活动,当地百姓笃信:龙是一种能兴风降雨、消灾灭难的神灵。招龙节以村寨为单位,每隔13年举行一次,活动为期三天,时间为农历正月或二、三月的辰(龙)日开始举办。遇灾年,由当地寨老商议可提前举行。祭品有水牛、白羊、白鹅、酒及香、纸、鞭炮等。活动对拉牛人、宰牛人、祭师的挑选十分严格,祭祀活动隆重庄严。招龙前,临村亲友身着盛装咸来庆贺,并与村民吃引龙宴。
观么乡红绣
苗族服饰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分支,刺绣则是苗族服饰构成的主要元素。 剑河苗族服饰计有11种之多,其中尤以锡绣和红绣最具特色。红绣是仅存于我县境内的民间服饰刺绣工艺,它与其它地区苗族服饰传统有所不同。它的绣制与穿着不讲究年龄层次的区分,一套盛装置备完成,便可陪伴一位女子的一生:从花季少女直至为人妻母。红绣如今大都分布在我县原柳川区境内,近年来,我县观么乡将其作为旅游项目在巫包村进行开发,红绣因此得到很好的继承与保护。[6]
剑河县荣誉称号2020年6月30日,剑河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1月16日,剑河县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参考资料
1剑河县历史沿革·剑河县人民政府
2县情简介·剑河县人民政府
3剑河县经济发展情况·剑河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