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钩虫 钩虫与蛔虫的主要区别

终宿主:人(只能是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成虫寄生于小肠

钩虫

终宿主:人

感染期:丝状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可经口感染)

成虫寄生于十二指肠和空肠

(还有很多,打不完,我觉得这两种寄生虫差别挺大的,搞不懂为啥有题会比较它们)

蛔虫和钩虫生活史的异同

蛔虫孵被人吞食后,大部分被胃酸杀死,部分进入小肠,在人体内发育成成虫,产卵。雌蛔虫体内有大量虫卵,每条雌蛔虫约含虫卵2000万个以上,通过人的大便每天约20万个。虫卵随烘便后广泛分面在厕所、烘坑和土壤中,通过施肥、尘土飞扬及苍蝇、蟑螂、猎、鸡、狗等的携带使蛔虫散布在蔬菜、食物、水及生活环境中。蛔言在壤内可以生存1-2年,甚至更长。蛔早人体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1、食物感染主要是吃附有虫卵的生菜、水果,或食入被带有蛔虫卵的苍蝇和尘土污染的食物。2、经手感染小儿生性妇动,对一些新鲜的喜欢东摸摸、本抓抓,同时又喜欢在地玩耍,蛔虫卵很容易沾在手上和指甲疑内。而且小儿又不易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有些婴幼儿还有手指的飞快,因此蛔虫卵很容易被带进口中,得蛔虫病的机会要比 *** 多。3、饮水感染一些农村饮用浇水或池塘水,容易到虫孵的污染。有些农村的孩子有喝生水的飞快,因而这也是一条主要的感染途径。4、呼吸道感染尘土中的蛔虫卵可被吸入呼吸道,然后再被吞入消化道感染人体,国外有人调查发现3.2%的小儿鼻内有蛔虫卵。 早刚的卵必须土壤中成内含幼虫 的虫留言,变成具有感染能力的虫卵,蛔虫留

钩虫

钩虫

Ancylostomatidae

线虫动物门尾感器纲小杆线虫目钩虫科的通称。种属很多。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两种: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钩虫。钩虫分布几乎遍及世界。

成虫细长,体壁略透明,活时呈红色,死后乳白色。体前端有一发达的角质口囊,内具钩齿或切板。雌雄异体,雌虫较雄虫粗而长。头腺巨大,分泌物能阻止血液凝固。体后有1对交合刺,很细,呈黄褐色。尾端有交合伞。虫卵椭圆形,壳薄而透明,钩蚴分杆状蚴和丝状蚴2期。发育不需中间宿主。丝状蚴侵入皮肤后引起皮炎,多见于足趾和手指间。成虫寄生于肠道后,引起粘膜出血点和小溃疡,会导致宿主慢性失血,体力减弱。儿童严重感染后会造成侏儒症。

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极大。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感染人数估计仍有9亿之多。感染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二种:即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Dubini,1843)和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 Stiles,1902)。另外,锡兰钩虫偶可寄生人体,危害与前二种钩虫相似。古犬钩虫和巴西钩虫的幼虫可引起人皮肤幼虫移行症(cutaneous larval migrans),其特点是皮肤上呈现出蜿蜒弯曲的线状皮疹,故称匐形疹(creeping eruption)。

一、形态

成虫:钩虫长约1cm,肉红色,死后为灰白色。其前端较细,有一口囊。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形态有许多异同点(参看下表可以鉴别二者)

腺体:

头腺1对,主要分泌抗凝素;

咽腺3对,主要分泌乙酰胆碱酯酶;胶原酶

排泄腺1对,主要分泌蛋白酶。

二种钩虫成虫形态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体形 C型 S形

口囊 钩齿 板齿

背辐肋 远端分两支,每支又分三小支 近端分两支,每支再分二小支

尾刺 有 无

幼虫: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丝状蚴大小约为05-07×0025mm,为感染阶段,当侵入人体时,其表面覆盖的鞘膜被脱掉。

虫卵: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从人体排出时,卵内多为2-4个细胞,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二种钩虫卵不易区别。

二、生活史

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从感染幼虫到成虫产卵时间:5-7周。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诊断阶段:虫卵;丝状蚴

感染阶段:丝状蚴

致病阶段:成虫、丝状蚴

体内移行:皮肤→血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肠

感染方式、途径:经皮肤,赤足下地接触疫土;

可能的其它感染方式与途径:

经口直接吞入丝状蚴

生食转续宿主的肉类。

经 *** 、母乳感染

三、致病

钩虫的丝状蚴和成虫二个虫期均可致病,可引起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1 钩蚴性皮炎(俗称 打粪*)多见于与泥土接触的手指、足趾间,也可见于手、足的背部。主要症状是皮肤有针刺、灼烧感,奇痒难忍,进而可有丘疹出现,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继发感染后可形成脓疱,最后结痂愈合。

2 钩蚴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肺局部出血及炎症。患者症状有咳嗽、痰中有血、并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持续干咳和哮喘。

3 钩虫病 病人可有消化道症状和贫血症状。

成虫以口囊咬附肠粘膜,造成肠壁的出血、溃疡等损伤,导致的消化道症状主要有:初期为上腹不适及隐痛、后发展为恶心、呕吐、腹泻等;食欲增加而体重却渐轻,少数患者有异食症:喜食一些不能吃的东西:生米、泥土、煤渣、破布等。补铁后些现象消失。

长期失血造成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主要症状有:皮肤蜡黄、粘膜苍白、头晕、气短乏力和心慌等。有的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以下肢多见,所以中医又称本病为黄胖病、黄肿病等。

4 婴儿钩虫病 患儿可有腹泻、黑便,严重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死亡率高(4-7%)。

四、实验诊断

1 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 从粪便中查虫卵。

2 钩蚴培养法 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但需5-7天。

3 痰中查钩蚴

五、流行

1 分布地区:钩虫病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淮河及黄河一线以南,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坝地区。其中以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江西、浙江、湖南、安徽、云南、海南和台湾省较为严重。

2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钩虫病和带虫者为传染源。用未处理的人粪施肥,赤足下地种植旱地作物,如红薯、玉米等时极易感染。由于条件适宜,矿井下也是感染钩虫的场所,如四川曾调查煤工人平均感染率高达52%

六、防治原则

1 治疗患者:常用药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

2 加强粪便管理、处理:如粪尿混合。

3 个人防护:穿鞋下地;涂沫防护药物如15%噻苯咪唑软膏;15%左旋咪唑硼酸洒精等。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生物、寄生虫、动物

贡献者:

六耳银狐、981059152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线形动物、抗线虫药、丙硫咪唑

钩虫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a hookworm

> 如何区分蛔虫、钩虫蛲虫

蛔虫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系由人蛔虫所致。临床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并发症多。无明显症状者,称蛔虫感染。【表现】1 蛔虫引起的症状 ①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和腹痛。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痛无定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定,常可自行缓解。痛时喜揉按腹部,无压痛亦无腹肌紧张。个别小儿可表现为有偏食或异嗜癖(如吃炉渣、土块等)。易发生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有时可吐出或便出蛔虫;②精神症状:精神不宁、易怒、磨牙、易惊等。过敏可引起顽固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个别严重感染在某些诱因下(如感冒、消化不良、劳累等),可突然发生惊厥、昏迷;③营养障碍:营养不良、贫血,甚至生长发育迟缓。2 蛔虫蚴虫引起的症状 ①过敏症状(死亡虫体的异性蛋白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鼻或喉黏膜 *** 等症状);②蛔蚴性肺炎(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短暂轻咳,重者可出现发热、咳嗽、气喘、咳痰或痰带血丝,肺部体征常不明显)。3.并发症 当蛔虫过多,寄生环境发生改变(如发热、脱水、胃肠功能紊乱等)或驱虫药量不足时,可激惹蛔虫骚动及乱窜,而产生各种并发症,如①胆道蛔虫病;②蛔虫性肠梗阻等。根据临床症状,近期有排虫、吐虫史或大便检查有蛔虫卵,均可确诊。【治疗】1.驱蛔治疗 可选用①枸橼酸哌哔嗪(驱蛔灵):疗效高,*性低,较安全。临床用于肠蛔虫病及蛔虫所致的不完全性肠梗阻和胆道蛔虫绞痛的缓解期。驱除蛲虫亦有显著作用。不需服用泻药。副作用偶有恶心、呕吐、嗜睡等;②左旋咪唑(驱钩蛔):疗效高,*性较低,不引起蛔虫骚动。对钩虫、蛔虫、蛲虫感染均有良好的效果;③噻嘧啶(抗虫灵):对蛔虫、钩虫、蛲虫均有良效。副作用

狗狗钩虫和蛔虫的区别

钩虫是寄生在人体消化道的线虫,危害性最严重,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 *** 。而蛔虫,是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钩虫 钩虫与蛔虫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