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中国买苏27是几几年 中国航空

对于苏-27战机在我国国土防空和空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可以说苏-27是我国空军现代化的开端。不过我国在确定引进苏-27之前,真正计划引进其实是米格-29。当时,对于我国来说,米格-29作为米格-21的后续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当年如果真的引进了米格-29,我国的航空工业显然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军战机依旧以歼-6和歼-7为主,歼-8虽然已经首飞成功并且定型,但是实际上装备先进雷达的改进型仍在试飞。加之,与美国合作的和平典范项目流产,这导致在各国普遍装备幻影-2000和F-16这种四代机的时代下,我国仍在使用雷达和航电系统十分落后的二代机。反观与我国接壤的印度,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米格-29战机,而中国台湾不但购买了一百多架F-16和幻影-2000,同时还自研了IDF战机,这些战机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国防压力,所以获得一款新型先进战机迫在眉睫。

其实早在80年代,我国就已经在考虑外购西方先进战机,包括幻影-2000和F-16等都在我国的考虑范围内,我国甚至还派出过代表团实地考察过这些飞机,但最后都因为手头拮据而无奈放弃。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正常化,我国派出代表团向苏联表示了购买先进战机的兴趣,苏联也有意向我国出售米格-29战机。

其实当时我国引进米格-29也十分合适,因为当时我国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米格-21使用和仿制经验,而米格-29又是接替米格-21的一款战机,所以引进米格-29也算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部队使用起来也会十分顺手,再加上印度自80年代就已经在使用米格-29,所以我们引进米格-29后也不吃亏。在急迫的台湾方向,虽然台湾已经拥有了十分先进的F-16,但是米格-29的空战性能比F-16更好,这样总的来看,我国引进米格-29十分合适。

不过当时我国对于引进米格-29却有一定顾虑。在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的冲突中,厄立特里亚的米格-29经常不是埃塞俄比亚苏-27的对手,而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手中的米格-29在面对美军的F-16和F15时也毫无还手之力,所以对于米格-29的实战能力,我国一直心存疑问。说到这,还有一个有趣的传闻,据说我国代表团在考察米格-29期间,某苏联将军与我国考察团交流时,因为喝多了不小心说了句实话,大概意思是:“买米格干嘛,买苏-27不是更好吗”。

当然这则趣闻的真假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在我国的强烈要求下,代表团才得以考察了苏-27,最后代表团被苏-27的性能所吸引,并最终表达了购买意向。最初苏联在技术领先十年优势的想法下,明确向我国代表团表示这款战机不卖,不过鉴于当时苏联的经济形势,再加上我国代表团的努力争取,最后我们不但成功购买了苏-27,而且还是苏联服役状态的原版苏-27。之后苏-27到我国的故事大家就都熟悉了,而苏-27也成为了我国空军现代化的开端,并且为我军歼-11家族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于苏-27和米格-29的选择,不管是对我国还是对苏联(乃至后来的俄罗斯)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苏联/俄罗斯来说,当时的工业发展已经极度畸形,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其实不管是苏霍伊公司还是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也都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而我国的苏-27和苏-30订单也就成为了苏霍伊的救命稻草。苏霍伊几乎是拿着我国苏-27的订单才缓过一口气,如果没有我国的订单,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也很有可能会破产,最后在俄罗斯国家层面主导下与苏霍伊合并,才使得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摆脱了倒闭的命运。

对于我国来说,如果当时引进的是米格-29,那么对之后至少十年的国防安全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米格-29的航程为2100公里,作战半径不足1000公里,相比当时台湾装备的F-16战机3800公里的航程,米格-29的航程太短。同时对我国来说,米格-29不到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同样无法全程巡航南海。虽然我国当时歼-8 Ⅱ雷达和航电系统没有跟上项目进度,但是歼-8Ⅱ型的2.2马赫飞行速度与1900公里航程,与米格-29相比差别并不大。对于我国来说,需要的是一款大航程大载重战机,这在之后的苏-30MKK上完全展现出来。

对于我国这种地域广阔的国家,大航程非常有必要。在我国引进苏-27后,虽然引进的数量并不多,即便它们只是被部署在了华中地区和东南地区,但在大航程的优势下,苏-27战机依然可以奔赴我国领空大部分区域作战。也就是说,我国可以用少量的大航程战机控制实际上相对很广的作战范围,这是米格-29这种前线战机不具备的能力。

米格-29是一款注重空优战斗机,作为一款双发中型战机,其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马赫以上,同时还拥有非常好的机动性。在美国红旗军演中,由德国飞行员驾驶的米格-29对美国飞行员驾驶的F-16几乎拥有压倒性空战优势。这对我国来说也许是一个好消息,但实际上米格-29的引进必然会与我国当时正在进行的歼-10项目撞车。在苏-27引进我国时,很多人就曾表示希望歼-10项目下马,把歼-10的拨款用于购买苏-27。当时歼-10总师宋文骢向时任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说明歼-10与苏-27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战机后,才保住了歼-10项目。如果当时引进的是米格-29,那鉴于它与歼-10大部分重合的性能,就极有可能会导致歼-10流产。

而歼-10项目一旦流产,无疑会对我国航空工业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我国不但无法拥有歼-10和歼-11两款先进战机形成的高低搭配组合,也将无法摆脱引进和仿制对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局限性,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也会丧失一次宝贵的全过程独立自主研发战机的经验。更加严重的是,歼-10的流产也极有可能会导致歼-20无法成功立项。毕竟歼-20不少项目经验和飞行参数,特别是全动鸭翼系统的气动布局和飞控,大部分来自于歼-10战机。可以说,如果当年我们选择引进米格-29,我国航空工业恐怕会比现在落后10多年。

综合来看,我国放弃米格-29转而购买苏-27也许是某种机缘巧合,不过其背后更反应出我国对于国土防空需求的理解和空军战略目标的定位非常明确。对于我国来说,不管是空军建设还是其他军兵种的建设,都是在拥有一个明确的长期目标下进行的。本质上讲,我国十分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一款什么样的装备,这也反映了我国对于中长期规划的明智和战略目标和定位的清晰,也是我国国防工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因素和最大优势。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中国买苏27是几几年 中国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