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爬行纲 爬行动物的分类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爬行类?

爬行类(拉丁学名:Reptiles)是脊椎动物门爬行纲动物总称。 爬行类大多长有干燥的鳞状皮肤,身体已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颈部及骨骼较发达,心脏只有三个心室。其运动时采用典型的爬行方式,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新陈代谢率低,大多是肉食性或杂食性。爬行类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

(1)爬行动物躯体分成五部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2)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爬行动物的体形向多样化发展,可分成三种类型:

龟鳖型:五部分化明显,躯体扁平,尾长短于体长。

蜥蜴型:五部分化明显,尾长长于体长。

蛇型:五部分化不明显,四肢退化,尾长短于体长。

体披骨质鳞片或骨板

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

爬行动物的皮肤衍生物有二类:

角质鳞片:由表皮细胞骨化而成。

骨板:为真皮的衍生物

骨骼

骨化程度较高,硬骨比重大,趾端具爪,适于爬行。

脊椎骨分化为陆生脊椎动物典型的五个区域: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躯椎分化为胸椎和腰椎,颈椎数目增多,荐椎增至2枚。第1、2节颈椎特化为寰椎和枢椎,与枕髁形成可动联接。

头骨具单一枕髁,并有颞窝形成。

颞窝:为头颅两眼眶后面的凹陷,是咬肌着生的部位。作用:可增大咬肌附着面积,增强咀嚼能力。开始具有胸廓,胸廓是羊膜动物所特有。爬行动物在颈椎、胸椎和腰椎两侧都有肋骨。胸椎的肋骨与胸骨形成胸廓,可保护内脏和加强呼吸作用。

具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分开

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约5700种,我国约有315种。分属于喙头目、龟鳖2113目、鳄目和有鳞目。主要特征:(1)陆生爬行,少数种类5261后来入水或穴居。(2)体被表皮形成的鳞片或真皮的骨板,缺乏皮肤腺体。(3)四肢强大,趾端具爪,适于爬行。(4)用肺呼吸。后肾排泄尿酸,有肾外排泄 *** 。(5)心脏二心房一心室,4102室间是不完全的隔膜,血液循环为不太完全的双循环。(6)雄体有交配器;雌体产生半膜卵,1653体内受精,陆地繁殖。(7)体温不恒定。

大多数爬行动物于人类有益,其鳞片、骨板可加工成工艺品、药品,皮可制革,肉可食版,*液制药,多数蛇类以鼠为食,蜥蜴、壁虎以昆虫为食,有益于农业生产。*蛇对人、权畜的安全有威胁。

爬行动物都有哪些

根据头骨上颞颥孔的数目和位置分成4大类,这种分类不一定正确反映了彼此的亲缘关系,但是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所以虽然至今新的划分方案很多,但是这种传统的分类仍然常被使用:

1无孔亚纲

头骨上没有颞颥孔的划分成,代表爬行动物的原始类型;

2下孔亚纲

头骨每侧有一个下位的 颞颥孔的划分为是向着哺乳动物演化的爬行动物;

3调孔亚纲

头骨每侧有一个上位的颞颥孔的划分为,是海洋爬行动物;

4双孔亚纲

头骨每侧有两个颞颥孔的划分为是主干爬行动物,并演化出了鸟类。

双孔亚纲又进一步划分为较原始的鳞龙下纲和进步的初龙下纲(或总目)。

现存的爬行动物除了龟鳖类属于无孔亚纲, 鳄类属于初龙下纲外,其余成员均属于鳞龙下纲。

包括蛇 蜥蜴 壁虎 、龟、鳖、鳄鱼等。

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能比两栖类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环境。身体已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颈部较发达,可以灵活转动,增加了捕食能力,能更充分发挥头部眼等感觉 *** 的功能。骨骼发达,对于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和增强运动能力都提供了条件。用肺呼吸,心脏由两心耳和分隔不完全的两心室构成,逐步向把动脉血和静脉血分隔开的方向进化。大脑结构比两栖类有了进一步发展,感觉 *** 也增加了复杂程度,功能增强。

爬行纲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Amniota)。是一支从古两栖类在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分化出来产羊膜卵的类群,它们不但继承了两栖动物初步登陆的特性,而且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以及适应陆地生活和繁殖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爬行类是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同时古爬行类还是鸟、兽等更高等的恒温羊膜动物的演化原祖,因此,本纲动物在脊椎动物进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angcongsoo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17攻略 » 爬行纲 爬行动物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