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划分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按照使用范围划分,比如说地图,全球尺寸属于大比例尺,城市尺寸则属于小比例尺。
二是按照比例尺的具体比例值划分,比如说图纸中,1:100为大比例尺,1:1000为小比例尺。
三是按照所表现的特征划分,通常以50000:1为分水岭,小于或等于此比例尺的属于大比例尺,大于此比例尺的属于小比例尺。
总之,正确划分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合理判断。
答,可以这样划分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如果图上距离是1,那么就是大比例尺。
例如1:200
如果实际距离是1,那么,就是小比例尺。
例如,500:1
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的划分是相对的,通常以1:10万为界限,比例尺小于1:10万的称为小比例尺,比例尺大于1:10万的称为大比例尺。
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和使用场合下,划分界限可能会有所不同。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划分。
大比例尺
中文名大比例尺
含义大于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
用于城市和工程建设
测图种类地形图、地籍图、房产图等
概述根据地图的用途,所表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图幅的大小和表示内容的详略等不同情况,制图选用的比例尺有大有小。地图比例尺中的分子通常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通常比例尺大小分为三类:大于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介于二十万分之一至一百万分之一之间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地理课本和中学生使用的地图册中的地图,多数属于小比例尺地图。
大比例尺地形图是直接为满足城市各种工程设计、施工而测绘的。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比例尺书写在图幅下方正中处。[1]
测绘地物是指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如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桥梁等;地貌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如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种类主要有地形图、地籍图、房产图、地下管线图。
地籍图:表示的内容有地籍和必要的地形要素。地籍要素包括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及编号、土地编号、房产情况、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土地面积等。必要的地形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房屋道路、水系以及与地籍有关的地物、地理名称等。